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农村和谐美丽,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但是,要使乡村振兴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取得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需要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按照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要求,寻找有效的路径。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活化乡村管理机制,实现“党建产业、村民、村务”多维统一
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1号文件提出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每个阶段需要达成的效果。
政策形成
2020基本实现
2035全面实现
2050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动力源。深化乡村改革,重点是提高“土地”这一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的市场活力,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市场格局,放活经营权,使土地成为农村、农民最活跃、回报丰厚的要素,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在工业革命4.0的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将现代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喷灌技术等注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山川秀美的乡村注入先进文化才能显现出精气神,没有文化的乡村注定会死气沉沉。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衰败的乡村烘托不出繁荣的城市。乡村不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只是一句空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首先要去除市民与农民的身份差异,摆脱束缚在农民身上的种种枷锁,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上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保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必须有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保证。传统的乡村治理是碎片化、能人化、家族化,法治意识淡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远远不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导致治理效率较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全面详实地提出各项目标方针及措施。
以 “文化复耕”的科学方法驱动乡村文化的自觉与经济活跃,乡村振兴既是乡土中国的本质回归,也是现代化条件下乡土中国的超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主要指标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
属性 | 约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民宿营地
古村古镇
旅游名村
现代农业产业园
养老养生
田园综合体
农业科技园
文化创意
生态休闲
美丽乡村
YOUR REQUI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