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政府首先做出反应,及时调整预期目标,并采取特殊时期特殊举措,坚守经济基本盘。到今天,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最先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已呈现快速修复之势,经济增速年内有望恢复至疫前水平,预计全年最终实现3.1%的正增长(数据来源:中信证券)。对于这一突发情况,今年经济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全年增速,而在于经济运行能否在年内较短时间里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的合理增长区间。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在年内回到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疫情冲击下的临时性失业、市场微观主体生存压力、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现象都将得到有效缓解,经济不会受到持久性创伤,经济结构不会出现严重失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就能够如期完成。
面对疫情冲击,一揽子政策发力“六稳”、“六保”,以减税降费、降经营成本、扩大金融支持稳企业,以稳企业保就业。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赤字提高、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大额度等发力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将创新直达实体的融资工具以扩信用,促进社融和M2增速明显提升。将扩大内需提升为国家战略,应对疫情冲击和后续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今年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即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这是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投资领域,对经济产生的正外部性更大。以“旧改”为重要抓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会有效拉动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以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会有效拉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基建投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总的来看,我们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5.9%,房地产开发投资呈逐季修复的态势,基建将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制造业投资在相关政策的持续呵护下虽然增速绝对值不高,但趋势上也会持续改善。
不久前大规模的居家隔离期间,居民对必选消费中的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等消费的增长强劲,并且与其他可选商品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疫情后,虽然居民收入的暂时回落可能会促使部分需求弹性比较大的可选消费支出减少,但汽车和地产后周期消费的恢复被积极看好。比如家电消费,一定程度还受益于居家隔离带来的居民家电需求增加。此外还有装修等,短期的需求冲击对装修相关的建材家具的影响较为有限,反而因为工期延误会导致需求后延集中释放。
政策端也积极推进助力消费企稳,根据商务部数据,已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根据统计,各省市的消费券用途主要集中在餐饮、旅游、零售、汽车。同时,已有多个省市单独公布针对汽车的促消费政策。同时,虽然居民收入下滑对可选消费将形成较大的冲击,但从中国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分析,消费明显回补并非不可能。消费可能是市场分歧比较大的话题之一。目前市场预期消费将呈现出缓慢回补的节奏,且对全年的消费增速预期也较为悲观,预计较去年会出现显著回落。主要逻辑是疫情冲击使得居民收入端受到显著的冲击,进一步导致收入价格弹性比较大的商品消费大幅下跌。
既有的改革部署并不会因为疫情而推后,反而会在外部冲击下不失时机的加快落地。自从2月以来,我国已经陆续推出了多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 3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且试点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和国务院批准土地征收审批事项委托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试点省份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试点期限1年)。
·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包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等九个方面。
·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方案,《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
· 4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未来会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良性投资循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
·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从更高的站位,提出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